牙齿敏感
前几天我们介绍引起牙齿敏感的主要原因,错过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查看历史文章浏览。
总结经验牙齿敏感的原因在于暴露的牙本质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特殊酸痛症状,是症状(拍黑板)!!
现在既然已经找到问题的元凶,是时候想办法解决它了!
下面介绍几种目前常见的解决牙齿敏感的方法!
1.激光脱敏
利用激光照射于牙本质表面,热效应使牙本质表面的有机物变性,无机物熔融,从而封闭牙小管。
这个方法对牙医或者操作员要求十分高,激光热效应输出不足,则达不到脱敏的目的,但是热效应能量过大则有可能损伤牙齿。
2.氟化物
或许大家多少在电视广告中都听到过“中华口腔医学会认证,XXX含氟牙膏能够有效预防蛀牙”,一时之间含氟成为了牙膏的标准配置。而实际上在很早氟化物就被作为脱敏材料进入口腔科。
在口腔医院里比较常见的氟化物有:氟化钠防龋材料、氟保护漆、氟化泡沫。
虽然形态不一,但作用机制都是通过形成氟化钙/氟磷灰石,降低牙齿的渗透性从而缓解过敏症状,但这种晶体小并已附着力差,刷牙时较易脱落。
而且最近含氟牙膏的利弊也饱受争议,一方面含氟牙膏确实可以起到防龋的作用,但是过量的摄入会造成氟牙和氟中毒,在工业密集地区等一些高氟地区不宜使用。而我国除了上海,几乎所有省份都纯在高氟地区。
回到脱敏的话题,氟化物粉体治疗后容易复发需要定期复诊,而高浓度的氟化物又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3.钾盐类
以硝酸钾为主的钾盐类脱敏剂,作为一种化学药物脱敏剂,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降低牙髓神经的敏感性达到脱敏的目的,并没有修复受损的牙组织的能力。
治标不治本,停用之后就会反弹。如果要靠钾盐类脱敏剂来脱敏,那根本停不下来。
4.酚或醛类
这类产品的机理是使牙本质表面蛋白质凝固变性,隔绝外界刺激。
酚醛类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和刺激性,且可能引起患者呛咳等不适。使用时要尽量避免在近髓的敏感区使用,并且要对周边的软组织进行保护。
这类产品仅供医疗机构内使用。
5.氯化锶
锶(Sr)与牙体硬组织的钙形成钙化锶磷灰石,阻塞牙小管。
如要获得满意的脱敏效果,需与牙面接触较长时间及维持局部高浓度的锶盐。
6.牙本质粘结剂
树脂类材料作用在牙本质表面形成保护膜 ,隔绝刺激。
先对牙本质进行酸蚀变性、脱矿,再粘结。生物相容性低,有脱落风险,需要专人操作。
7.生物活性玻璃
生物活性玻璃与水或唾液发生迅速而持续的反应后,释放钙、磷离子,同时吸附在牙面,形成富硅凝胶层,并聚集形成与牙骨组织相似的羟基磷灰石层,最终在釉质缺损、敏感区或牙本质小管中形成稳定的结晶状羟基磷酸盐灰石层,这一新的再矿化层能持久封闭牙本质小管、修复受损牙本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