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文章涉及个人隐私,作化名处理)今年31岁,患有先天性右侧耳三度闭锁畸形。来自川陕革命老根据地朱德元帅的故乡,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那里现在还是全国知名的贫困县。
“小李”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拮据,他姐姐初中没念完便南下广东去打工挣钱贴补家用了。也因为家境贫寒再加上父母的保守认命,一直到来院手术之前的31年里面,他的小耳畸形也一直没能及时的得到矫正治疗,这给他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在和“小李”近距离沟通的时候,他表现得非常的内向,目光一直不敢直视我们,手也一直在发抖,他用低沉的声音向我们诉说着他过往的那一段段的经历。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有同学用不同的言语嘲笑他,因为父母是地道的农民文化程度也不高,所以也不懂得要如何去开导与引导他,慢慢的他不愿承受同学们对他异样的眼光,就和同学们刻意保持着距离,疏远他们,自已一个人在角落里独处,慢慢养成了内向、不愿多与人沟通的性格;也不喜欢出现在人多的地方,总是觉得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他,总觉得在别人眼里他自已就是个“怪物”;就连过年过节的时候也是把自已一个人关在家里,不愿意参加各类型的社交活动。有时候别人出于好奇,不经意的问一声:“你的耳朵怎么了?”他都会觉得心里的那块石头越来越沉重,压得他无法呼吸,终日都不得摆脱。
大专毕业后,就面临着要外出找工作,因为小耳畸形,他不敢自信的去大公司应聘面试,而是选择在工地上当小工,干着搬砖的工作,挣点辛苦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日积月累的积攒着有限的工资。但他心中的梦想从来都未曾放弃,终有一天他要通过自已的努力挣够手术费用,要把这个耳朵重新“找”回来。
2012年,“小李”到过北京某知名整形医院,了解到了肋软骨耳畸形矫正的手术方式,考虑到要截取自已的肋软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而且手术过程繁杂要分好几期进行,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另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肋软骨截取之后,以后从事体重活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他又是家里的男劳动力,考虑到这个层面,家里人都不同意他采用自体肋软骨来进行耳畸形矫正。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普遍,于2015年“小李”通过网络了解到了上海东方丽人耳部整形专科机构,并且预约了面诊,当时因为手术费用没的攒够所以没有立即进行手术,一直等到2018年的2月24号,“小李”终于步入了手术室,吴建明教授及其他的专家团队对他的右耳进行了畸形矫正手术。手术非常成功,第二天就可以下床走动了。因为考虑到他家是特贫困家庭,吴建明教授及院方各领导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经过商讨后决定,对他的手术费用进行了相应的减免。“小李”及他的家人都非常的感恩!
手术之后的“小李”脸上多了一份久违的笑容,当我们问及他有没有什么话是想对关注我们公号平台家长们说的,他缓缓的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如果有条件,尽量赶在孩子学龄前,安排他把手术做好,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他自已就是长年因为小耳畸形这块心病,胸口一直像有块巨石压着他,束缚着他,足足困扰了他31年。
我们也有开玩笑式的问他:像您这样的家庭条件,父母都是种地的没什么积蓄,给不到您太多的资助;您自已也是在建筑工地上工作,赚的都是血汗钱,为什么还是想着要拼命赚钱、攒钱来做个手术?他回答我们说:”不论社会地位,不论贫穷与富有,也不论出身,既然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就得好好替自已活着,人生短短几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不能让自已有所遗憾“。听了他这一席话,我有种莫名想给他点赞的冲动。
后来,我们还聊到了手术之后的一些打算,“小李”说,他出院后会回家休养个小半年,等耳朵恢复好以后,重新再去找个体面的工作,好好挣钱,然后再找个心仪女朋友完婚好好过日子。我们也忠心的祝福他以后的道路会越走越宽敞,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