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梦断上海》第三章 故地重游6翩然如蝶
文/雪漫飞
图片发自简书App
【前情回顾】
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西湖歌舞几时休”?梅洁琳站起身来踱到窗前,遥望不远处夜幕下的静安寺,那边夜空是那么幽静,与这边形成强烈的反差,她觉得此刻自己的身心非常向往安静,她很想听到有木鱼声声或者悠远的钟声传到耳边,她极力听却听不到,只是噪杂一片萦满耳鼓。她只得背靠着窗,面对眼前这歌舞升平的盛况。
【正文】
6翩然如蝶
虽然“一·二八”事变的一声炮响震惊了上海的沉醉。可是,上海是一个懂得及时行乐的城市,即使在警报与战火的间隙里,也不能阻碍跳舞成为上流社会“高尚”的娱乐形式。
夜幕下的百乐门灯光摇曳,霓虹闪烁,像一名红舞女散发着蛊惑人心的魅力。同时成就了百乐门最为辉煌的璨丽今生。
造就如此盛况的,不是舞厅老板,也不是社会名流,而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政府主张学习西方文明和礼仪,为了向社会上流普及,政府甚至开展了“新生活运动”,公开鼓励政府高级官员和资本家跳交谊舞。于是,跳舞成为上流人士的必备素质,成为衡量上海男子绅士风度的标尺。因为跳舞,上海成为一个最摩登的城市,看看跳舞的人们就知道,最显著的就是带来一场着装的革命——女子的旗袍和男人的西服。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来舞场跳舞的女子,无论是歌女、舞女,还是名门淑媛,大多都是一袭旗袍裹身,一律的短袖,露出雪白如藕的臂膀,一身玲珑曲线和旗袍下的美腿活灵毕现,红艳的唇,顾盼的眸,浅浅的笑,一副粉雕玉琢如花的面孔望着你,真是一种勾魂摄魄的美妙。因此,穿一件裁制精道、料子名贵的有着繁花锦簇图案的旗袍,一头烟花烫的卷发,配上透明丝袜和高跟鞋是舞场中女子最起码的装束。也有西化很深的女子,大多是些名门淑媛,不愿受旗袍的束缚,她们更喜欢穿一件像婚纱一样的晚礼服,是繁华中的一种高贵,跳起舞来是翩翩如仙的感觉,即使跳再多的舞也不觉得累。于是,有越来越多的女子穿起了晚礼服来舞场。无论是旗袍还是晚礼服,却是各有各的风情,各有各的妙处。
当然仅仅如此装扮是不够的,这样未免太寒酸了,必须有各种装饰来点缀,脖项上要有一串与旗袍或礼服相配的项链,手腕上要有一副手镯,最好是翡翠的,耳后要有一副别致的耳环,手上要有一只金戒指,如果走在路上一定要提上精巧的皮包,等等一样都不能少的,不能比月份牌或广告牌上俏佳人的装扮差了。这些饰品不见的名贵,但一定要玲珑精致。然而,追求时髦的摩登女郎们还需要两样东西,香水和香烟,香水一定要是来自巴黎的香水,不管价钱多少,也无论是在商店里或黑市买到的,临出门前只要在腋下或耳垂后点上一点,整个人就像一朵开放的夜来香一样散发出幽幽香气。至于香烟一定要在跳舞歇息的时候,一个人静下来吸,也可以一边想心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再看看舞场中那些淑媛们,她们风姿绰约、雍容华贵,锦衣玉食、镂金错彩的生活里充满了香艳和极致。她们不仅在各个交际舞场上流转,赛马场、游泳池、开车兜风的路上也有她们的身影,她们爱好广泛,只要是新兴的、时髦的玩法都要去学一学,比如摄影和打猎这种游戏,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已经不是旧时代里深藏闺阁的千金小姐,而是一副大家闺秀的风范,是时代先锋的领袖。
穿一件白色的西装,黑色的小马甲,打着黑色领结,再配上礼帽和墨镜,是爱好摩登的淑媛的另一副俏皮装扮,如果不说话,一定会被认为是哪家留洋回来的少爷。这种玩法是梅洁琳做姑娘时最乐意玩的,她想起来就想笑。
当然,现在时代变了,当今的淑媛比她那个时候疯得多,马靴、马裤、小西装、黑色头盔,紧紧拉着缰绳踩着马登驰骋的,那是赛马场上的她们。之所以称她们为“名媛”,一是她们大多出身于名门望族,身后有着显赫的身世;二是因受中西文化的熏陶,秀外慧中,举止优雅,样样精通。同样在舞场上,与辛苦伴舞的舞女相比,她们的生活充满了天真、理想和快乐,永远不知生活深处里还有风雨雪霜,像一只只七彩蝴蝶一样飞旋在社交舞台上。
7 时髦先生 (见下期)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