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降乳术有自体组织移植、注射法以及硅胶乳房假体几种方法。最早以美容为目的进行的隆胸手术是以自体组织作为充填材料。1895 年Caemy将患 者背部的脂肪瘤游离移植到乳房.以充填因切除乳房良性腺瘤造成的缺损。Berson 1945)报道应用脂肪组织游离移植作为充填材料,因术后大部分被吸收,效果欠佳,建议应用真皮脂肪,真皮筋膜脂防组织作为充填物,以碱轻组织的吸收程度。Bames( 1950)、Watson( 1959)报道使用臀部的真皮-脂肪,真皮-筋膜-脂肪组织作为充填物隆胸,其结果有50%以上的移植物被吸收,部分患者因脂肪组织坏死液化形成慢性窦道,长期不愈。Longere( 1953)报道应用蒂部位于乳房下皱襞的局部带蒂真皮-脂肪阳作为充填物,治疗先天性或继发性乳房发育不良。Malinice(1950)、Marino( 1952)、MeDivit( 1972)等报道应用相同的局部皮瓣或去表皮的真皮一脂肪瓣,进行隆胸和乳腺癌术后的乳房再造。Bircol 1987) Johnson( 1987 )应用抽吸去脂术后的脂肪颗粒注射隆胸。之后的报道表明脂肪颗粒移植接近50%被吸收,并且容易形成乳房肿块和组织钙化,易与乳腺癌相混道( Hartampf, 1987)。之后有学者探讨添加脂肪干细胞、高血小板血浆,应用BRAVA外护张等技术以期改善脂肪的成活率。目前大多数学者对大容量自体脂肪游离移植隆胸手术仍持谨慎态度,普遍认为少量的脂肪移植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以用于假体隆胸手术后的局部修饰改曾假体隆胸手术的效果。
Gersuny最早报道液状石蜡注射进人隆乳(Thorek,1942) ,由于它对人体有害早已被禁止使用。1953 年Pangman首先报道使用人工海绵作为乳房假体进行隆乳手术,之后,由不同材料如聚乙烯、聚四氟乙烯(PTFE)、聚乌拉组、乙醚等制作的海绵在欧美国家被推厂广应用( Pangman, 1954 ;Edgerton, 1958 ;Conway,1962 Pickell,1962等)。临床结果表明术后海绵周围形成坚硬的纤维包膜李缩.海绵内部空隙被纤维组织充填,导致乳房李缩变硬,形态不规则,移动性差等并发症,严重者出现异物感染及慢性窦道,很快被禁止临床应用。
Uchida( 1961 )首先应用液体硅胶注射隆乳。随后发现液体硅胶注射隆乳可以引起乳房结节钙化和/或囊肿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皮肤和腺体组织坏死,甚至有导致死亡的报道(Nosnachuk, 1968 ;Boo-Chai, 1969;Chaplin,1969)。国内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人开始液体硅胶注射隆乳,同样发现有大量并发症,很快被限制应用。液体硅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十分棘手,对严重痛性肿块或慢性窦道不愈的患者有时甚至不得不采用皮下乳房切除的方法。目前液体硅胶注射隆乳已被禁止临床使用。
冲注式乳房假体于1965年由Arion 首先应用。最早的充填物是葡聚糖( dextran,右旋糖营),但很快为生理盐水所替代。冲注式乳房假体是一由多聚硅酮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硅胶囊,内部可充注生理盐水,充注阀由聚四氟乙烯(PTFE)制成,拔除注入管后可以自动闭合。应用冲注式乳房假体切口小,便于植人,包膜重度李缩发生率低。其最大的缺点是假体渗漏和破裂。早期Wllams( 1972)报道术后3年假体破裂的发生率竞高达76% ,随着生产工艺的提高,充注式乳房假体的破裂概率在3.3% ( Capozi ,1986)到15. 5% ( McKinney ,1983)之间。术后早期假体破裂主要由注水阀闭锁不全造成,晚期破裂则由于盐水缓慢渗漏造成的。
假体隆胸材料发展到今天的用硅胶材料假体取代之前用的材料。硅胶假体进入中国时间长达20年。算是目前较为安全的假体。但硅胶假体的缺点是包膜挛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