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近视朋友,想要摘掉眼镜,都知道通过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 不过一些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干眼、碰撞容易引发角膜瓣的移位也让人们对于准分子激光有了些许隐忧。不过随着飞秒激光技术在国内的普及应用,相关的隐忧减少许多。
飞秒激光与传统的准分子激光近视眼手术所不同的地方就是:
1.飞秒激光作为手术刀,制作角膜瓣。摒弃传统手术器械以及相关的器械感染;
2.准分子或者飞秒激光切削的是角膜基质区域,而不是无法愈合的角膜外弹力层,减少术后眼睛的问题。
3.术后将角膜瓣盖回去。角膜上皮逐渐愈合,使手术部位不会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减少术后角膜的伤害。
并且对近视患者来说,飞秒激光近视手术相对于准分子手术而言是更加成熟稳定的选择。
飞秒激光手术的优势在哪里?
据曲海涛专家介绍,飞秒激光是一种超短脉冲形式,波长为1053nm的近红外激光,其能通过物理作用分离角膜组织。飞秒激光脉冲持续时间 短,周期为飞秒,飞秒是种时间计量单位,1飞秒只有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 。由于极短的脉冲持续时间,飞秒激光具有非常高的瞬时功率,可在透明组织内任意位置进行聚焦切割,可以完成微米数量级的精细手术,而且对切割区以外的组织影响小,故具有很高的普适性。近年来它被逐渐应用到眼科手术领域,是一种简便快捷的眼科手术手段。
“其实飞秒激光近几年已经用于联合准分子激光手术治近视,但它只能代替角膜刀制作角膜瓣,之后再联合准分子激光进行激光手术,整个手术过程还是不可避免地要制作角膜瓣及掀瓣。我们通俗叫这种手术为半飞秒手术。”
曲海涛表示,全飞秒激光手术是种成熟的革命性的技术,是目前比较高端的角膜屈光手术模式。它在手术过程中应用飞秒激光系统,启动低负压固定眼球,通过两次扫描,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分离角膜组织,经过计算形成微透镜状的角膜组织薄片,通过角膜浅层开一个小切口取出,从而改变角膜屈光度数以达到矫正近视及散光的目的。
飞秒激光对于角膜的影响更小
传统准分子激光近视眼手术是需要先用微型角膜板层刀,医生通过这种刀切开一个厚度为130微米的直径为9毫米的角膜瓣,把它掀开后用准分子激光磨镶角膜基质改变角膜屈光度,之后再把角膜瓣复位。“虽然制作角膜瓣联合准分子激光消融角膜基质矫正近视的手术方式经过22年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术后的视力恢和患者舒适度也很理想,但角膜瓣的存在始终是这种手术方式的弊端。”曲主任表示,即使在均匀的角膜瓣掀开后再复位,也会有潜在的移位的风险,受到碰撞就可能让角膜发生移位或者皱褶。曲主任解释道,角膜瓣的存在或多或少会影响角膜生物力学,可能加速潜在性圆锥角膜患者的发病,导致视力下降、散光增加等。而飞秒激光较大的特点就是在角膜上的切口尽可能的缩小,使得对于眼睛的伤害降到较低。
飞秒手术更成熟更安全
曲海涛主任紧接着介绍道:“在传统机械角膜刀制瓣过程中,负压吸引环可以使眼内压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对高度近视和眼底存在变性区或裂孔的患者来说有诱发视网膜脱离的风险,而现在的飞秒激光技术采用和角膜曲率接近的弧形设计低负压吸引,不用压平角膜,使过陡或过平的角膜患者也能手术,手术过程更舒适而且眼内压升高幅度小、速度慢,对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影响更小。”曲海涛主任深入浅出的阐述了飞秒激光的在近视手术中的成熟应用。
准分子激光在发射时和角膜有一定的距离,如果患者在激光治疗过程中配合不好,眼球有转动,可能会发生偏中心消融的情况,这样术后高阶像差增大,视觉质量受影响,而飞秒激光术中角膜被固定,激光与角膜“ 距离”,精确定位;飞秒激光手术切口仅为原来切口的20%,角膜手术创面的面积减少了30%,因此,角膜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另外,飞秒激光手术对角膜神经损伤小,减少了干眼症发生几率。这一点尤为重要,在准分子激光手术后,手术患者基本都会出现干眼现象,但是飞秒激光近视手术很好的遏制这个现象的发生率。所以飞秒激光 手术的普及之后,很快就被许多近视患者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