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吸脂发展史概况之继承和发展的外科学——吸脂术萌芽和发展的土壤
1、西方古代外科学的发展为脂肪医学研究奠定基础
从BC500年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始的这段时期,欧洲为受宗教统治的黑暗时期,医学发展甚少,甚至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医学水准。换句话说,西方在工业革命之前,其医疗水平跟中华民族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的,那是相当之大的。
Anno Domini(公元)是怎么来的?
公元纪年制,过去也叫做“耶稣基督纪元”、“纪元”、“西元”等。在西方国家,用略语A.D.表示,取自拉丁语Anno Domini,Anno是“年”,Domini是“主”的意思,在英语中是“in the year of our Lord”,“in the year of the Christian era”,大致是“吾主纪元”、“耶稣基督纪元”的意思。“公元前”,西方略语为B.C.,即“before Christ”,“耶稣基督之前”的意思。所以,公元纪年制是从耶稣基督降生开始纪年,关键问题是确定耶稣基督降生的年份和日期。
但是学过哲学和近代史的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落后就要挨打”
进入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从萌芽积累到手工业的大爆发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大发展,西方外科学迎来了曙光。
别的不表,单单1800年英国伦敦皇家外科学院的成立和1880年美国外科协会的成立,就反映了当时欧美经济的大发展导致政府对医疗科学和外科医师的重视程度。
在19世纪,西方欧美国家代表人类当中的进步势力,进一步完善了对人体器官结构解剖的认识,并解决了麻醉、止血和输血、术后感染以及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等问题,奠定了现代外科学发展的基础,也是脂肪科学医学研究的基础。
而同时期的中国呢?积贫积弱,饱受内忧外患,“老大帝国”衰落了,也是中国不可能引导近代医学大发展的基本原因。
2、现代外科学的发展让人类终于可以自由掌控体型
经历过了一战和二战的洗礼,医疗水平亟待发展。
到20世纪中期以后,微创外科、低温麻醉、体外循环、显微外科、干细胞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等不断发展,使外科学的发展达到全新的阶段。脂肪移植科学研究的势力也开始从小变大,发展到今天,人类终于可以相对自由地掌控体型。
二、吸脂术首先在西方外科学的土壤萌芽、开花和结果
吸脂术是西方人19世纪追求形体曲线美在医学上的一个创举。而同时期的中国外科学正处在晚晴封建社会的牢笼中不得发展,举步维艰。19世纪和20世纪,在医学发展史上不得不承认,西方欧美资本主义一直在引领世界。吸脂术也是西方欧美国家医学专家从无到有,从粗到精的慢慢实践才达到现如今的无痛微创高效水平。
1、从1870S到1970S的一百年,吸脂术完成了从萌芽到雏形的漫长跨越
百年的积累和汗水才获得一点一丝的进步!
吸脂术是人类医师在无数次同脂肪切除手术的斗争中才慢慢摸索出来的!
1870S,腹壁皮肤脂肪的切除手术就已经可以在某些医师手上给那些需要外科手术减肥的胖子身上实施了。
1890年,法国医师修复巨大脐疝时切除了腹壁皮肤和脂肪。
1911年,Desjardins报道一次切除皮肤脂肪22.4Kg。
1928年,法国医师Dujarrier企图用一个妇科刮宫用的子宫刮匙,刮除了患者腿部的皮下脂肪。但他发现操作造成的创面过大,在当时的条件下无法进行伤口缝合,手术部位很快出现了坏疽,受术者被迫双腿截肢。
1940S,美国加州整形外科医师John Pangman采用小型子宫刮匙进行颏下脂肪刮除而取得成功,但仅适用于此局部。
1962年,Josef Schrudde(德国)采用子宫刮匙行踝、臀、股、膝等部位脂肪刮除,效果较满意,称之为“脂切术” (lipexheresis),但术后血清肿、血肿、皮肤表面凹凸不平等并发症较多。
2、吸脂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突飞猛进
现代吸脂技术雏形的显现及迅猛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麻醉和外科技术的进步,现代意义上的吸脂技术开始初见雏形。
1974年,在德国医师Schrudde“脂切术(lipexheresis)”的启发下,一对父子:妇产科医生Arpard Fischer及耳鼻喉科医生Giorgio Fischer这两位美籍意大利外科医生在意大利罗马研究发明了用旋转型吸引器(planatomy)将拟切除的脂肪吸出的吸脂术。
与此同时,瑞典的Ulrich Kesselring首次利用金属吸管和约0.5大气压真空泵抽吸大转子区的皮下脂肪获得良好的效果。
1977年,另外一名同样为法国的整形医师——Yves-Gerard Illouz在Fischer等人的启发下提出“脂肪溶解术”(lipolysis)。手术前在皮下注射200~300ml的低渗盐水和适量透明质酸酶,使细胞肿胀、细胞膜破裂,采用钝吸管(吸头、吸管侧孔均圆钝)将脂肪吸出。
此吸脂技术开创了钝性、湿性技术及隧道技术的先河,确立了高负压、皮下脂肪预处理、非连续切割及皮肤回缩四项原则,创立了经典脂肪抽吸术。因此这种吸脂术又被称为“湿抽脂法(wet technique)”,也有人用发明者名字称之为“Illouz 方法(Illouz Method)”。
1983年,法国美容外科协会主席Pierre Fournier医生改进了1974年Fischer父子吸脂技术,改进后的优势在于省时间、组织不变形、抽吸更精确。Pierre Fournier把该技术命名为“干法抽脂(dry technique)”。但该法在术前没有向受术者体内注入任何液体,导致出血量很大,每抽取1升脂肪,失血达到30%。因此在使用这种技术时,一次抽脂不能超过2升的限量,而且经常因为患者失血过多而被迫中止手术。
1986年Fodor提出“超湿性技术”——注射与预计抽吸脂肪同量的含肾上腺素的盐水,加或不加利多卡因。
1987年Klein首先将大剂量稀释的含有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浸润皮下作为脂肪抽吸的局部麻醉方法,称之肿胀局麻技术,获得好的效果,使该项技术被更多的整形美容外科医师所接受,并视为是一种安全、失血少,组织损伤轻、麻醉作用时间长、止痛效果好的麻醉技术。
同年,为减轻注射时疼痛和加强局部麻醉,Mckayw提出在肿胀液中加碳酸氢钠。
3、美国后来居上,成为“吸脂术”的集大成者
脂肪抽吸技术(SAL,suntion assisted lipoctomy)于80年代初流行到美国,获得很快的发展并超过了欧洲,同时创造性地发展了“四个转变”:
1、由单纯腹部吸脂转变为身体的各个部位;
2、由单纯的减肥发展为体型塑造;
3、由高并发症转变为极少并发症发生,
4、“吸脂术”真正成为美容和整形外科的规范化手术。
想让那里变瘦就吸哪!
4、中国成为一块被西方“吸脂术”瓜分的热土
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不仅解放了经济领域的锁链控制使外国资本能够更多的参与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医疗领域,越来越多的外国科研专家或者高科企业来华兜售他们的先进科研技术和产品,吸脂技术也不例外。
1987年,吸脂技术被引进到我国,并迅速成为广受欢迎的整形医院常规手术,整形医生周兴亮成为中国第一个做“吸脂术”的人。
中国大陆首例吸脂术主刀周兴亮医生
5、其他吸脂术的研发情况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现有的抽脂手术基础上又有医生发明了通过使脂肪液化的超声波辅助抽脂术;以及1999年后有哥伦比亚和美国的医生发明的激光辅助抽脂术;2000年开始,由德国研发的的水刀抽脂技术(water assisted liposuction),利用神经外科剥离脑组织、脑肿瘤手术采用的高准确性、安全度的螺旋水刀应用在抽脂手术上面。
三、吸脂辅助设备的发展助力吸脂技术更上一层楼
Q:为什么会发明吸脂辅助设备?
A:太累了,医生需要快速的进行抽插动作,这种动作往往需要重复数个小时,同时由于这种剧烈的运动,对其他软组织的损伤也不算小。为了提高整体的吸脂效率,后来人们又发明了超声辅助吸脂术、共振辅助吸脂术、激光辅助吸脂术及水流喷射辅助吸脂术等方法,用以减少医生的劳动强度,增加吸脂效率,减少副损伤。
1、吸脂辅助设备的组成部分
主控制器(一般都是电脑控制和负责显示,没有主控制器不能使用)
储脂桶(负责存储脂肪的容器,不可缺少的设备)
吸脂硅胶管(负责连接吸脂手柄和储脂桶的桥梁,没有吸脂硅胶管不能使用)
吸脂手柄(是控制吸脂针的运动和输送脂肪的器皿,没有吸脂手柄无法抽脂和输送脂肪)
吸脂针(用来把脂肪抽离出身体的工具,不可缺少的设备)
防倒流过滤器(防止抽离出身体的脂肪倒流回去,是不可缺少的,属于重要设备)
其他设备 医用静音空压机(降低吸脂机发出的声音,安抚病人心态,某些吸脂机集成。)
2、吸脂辅助设备的产品种类
负压吸脂机
地位:最早的吸脂技术。
发明人:意大利的Arped和Geoge Fisoher创造了负压吸脂法。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脊膜外麻醉。
原理:利用电动负压吸引器吸脂。
评价:基本能完成吸除脂肪细胞的功能任务,但是最初的时候,此方法还有诸多弊端,如将较多的小血管、神经末梢一起破坏,因此术后常导致诸多并发症发生(皮肤凹凸不平,两侧不对称,皮肤坏死,血肿、皮下积液,切口延迟愈合,皮肤感觉迟钝,色素沉着,慢性硬变,顽固性水肿。)
直到1987年Klein发明肿胀麻醉技术,负压吸脂法才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肿胀麻醉具有安全、失血量少、组织损伤轻、麻醉作用时间长、止痛效果好等优点,它一经问世即使吸脂术大受欢迎。
最初的负压吸脂设备图
超声波吸脂机
发明人:意大利人Zocchi。
时间:1992年。
麻醉及肿胀液:超声吸脂术常规应用肿胀麻醉技术,其肿胀液配置与负压吸脂术基本相同。
原理:以特定强度超声波作用于脂肪组织,导致出现物理学上的空穴效应,从而致使脂肪细胞膜破裂,细胞间连接松散、分离。手术时细胞碎片连同脂肪细胞膜基质、组织液及肿胀液体混在一起,通过细小的引流口排出体外。
评价:综合性价比不高。超声吸脂术速度较慢,还易引起组织热损伤,且价格昂贵限制了此疗法的普及。但是相对于共振吸脂术和负压吸脂术而言,却有了极大的进步,超声波吸脂机由超声波发动机、传感器、连接线以及钛金属头组成:1、选择性高,只针对脂肪组织,不损伤血管神经,故出血量少;2、对皮肤松弛者去脂可用超声探头刺激皮肤内表面,使皮肤出现收缩效应,达到平坦光滑的美容效果,
这种方式不损伤周围组织细胞,同时能够有效破坏脂肪细胞的连结;
耗时比较长;
但是对于背部或者存在疤痕组织的部位,能够起到良好的抽脂效能,减少出血等。
它仍不能克服超声引起组织热损伤及二步手术吸脂的缺点;
价格昂贵,限制了该法的普及应用;
此外,超声波可以刺激皮肤回缩,使皮肤松弛者获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激光吸脂(溶脂)机
背景:1994年,整形外科医师Apfelberg首先报道了激光辅助吸脂机方面的研究情况;
原理:激光吸脂机又叫做激光溶脂减肥,运用一定能量的特殊激光,通过200微米(头发丝粗细)的微纤送入治疗部位,经电脑数字定位后,在体外对着治疗部位照射数分钟,待脂肪细胞膜被 “光电复合能量” 破坏从而达到脂肪溶化溢出掉的目的,最终完成明显的瘦身效果。
产品优势:
不手术,针孔式光纤介入溶脂(1mm内),损伤小,无凹凸不平情况,修复快,效果确切;
直接刺激真皮,产生大量胶原蛋白,重塑年轻网状真皮(即时效应:交联态—即刻收紧;远期效应:增生、重塑);
独特波长对脂肪和水选择性吸收,溶解脂肪,避免传统抽脂多次往复对血管和神经的机械损伤,疤痕小或无疤痕;
溶脂、止血同步性,防止了失血和脂肪栓塞;
脂溶解物低粘性,抽吸容易、损伤小,手术过程短、不需缝合,包扎时间短,不用传统包扎;
溶脂同时对治疗区域进行灭菌消毒,防止感染,在普通无菌室即可进行。患者出血少、痛苦小,恢复更快。
电子吸脂术
背景:所用设备为高频电场吸脂机,由意大利整形医师Ceccarelli、Bertani等人经多年研究于1994年发明并推出。
原理:是在两个电极之间产生一个高频电场,依靠这个高频电场使局部过多的脂肪组织团块破碎、液化呈乳糜样,并将其吸出,每治疗1小时,大约可吸出脂肪1.5kg。
特点:
可根据需要设置多种强度,对不同韧度的脂肪-纤维组织选用不同程序进行处理,适用于全身各部分去脂;
在抽吸的同时,可在附近以不同速度连续灌注局麻肿胀液,既利于破碎的脂肪纤维组织及时清除,又可补充、巩固麻醉效果,而且只需其他肿胀麻醉用药的一半;
出血量少,与高频电场的局部热凝效应有关;
吸头为两种粗针孔,术后创腔无须置引流管,电极入口无须缝合而自愈;
微机控制,方便临床操作及术后记录,而且手术满意率可达99.1%;
仅有血清肿、皮下淤血等并发症。
示意图
双泵共振吸脂机
脂肪组织呈柔软的团块状,血管及神经组织呈稍韧的条索状,二者物理性状差别较大,利用共振原理,在电脑程序准确控制下的吸管,模拟脂肪细胞相同的固有频率进行机械性共振,从而可准确地选择破碎靶目标——脂肪细胞,同时能有效地避免误伤皮肤、血管及神经组织,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吸脂时间短、术后平坦特点。
优势:
双泵可同时开启,抽速为240升/分,适用于过度肥胖,脂肪堆积严重的患者。
可单独启动一个真空泵,抽速为120升/分,另一个真空泵做备用。如第一个真空泵出现故障,可将其关断, 启动另一个真空泵,继续手术,不会因机器故障影响手术的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脂肪吸引头吸口为螺旋形,切割面积大,吸引快捷均匀。
仪器的吸引压力、注液速度、振动频率均为数字电子显示。
脚踏开关一体化设计,负压、注液、振动组合在同一模板上,医生操作、控制十分方便。 6.外置过滤器便于观察更换,避免负压系统的污染,可保证系统内的清洁。
北京某公司研制生产的双泵共振吸脂机
聚能震波吸脂机
地位:是继双共振吸脂之后推出的第五代吸脂术。
评价:是为了解决共振、超声吸脂的速度慢、吸脂纯度差、吸脂量少;负压吸脂的费力、易造成凹凸不平现象的技术难题而发明新一代吸脂机;使吸脂手术更安全、更平整、更高效、更省力。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吸脂机。
工作原理:聚能震波吸脂机以压缩气体为动力,吸头以600次/分的频率前后运动,6mm的振幅左右运动;工作时形成平行和往复的复合运动,即“章动”。能充分发挥“浅层抽吸技术”,通过吸头“章动”方式,“蚕食样”抽吸方法,深浅分层抽吸,使吸除更容易,并大大减少了对肌肉、神经、血管等非脂肪组织的损伤。手术平整、均匀、速度快;抽吸彻底,纯度高。采用进口高科技无油真空吸引系统,负压低、损伤轻,出血少。患者痛感轻、恢复快、无麻木感。兼具以往各种吸脂机的长处,安全、高效,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吸脂设备。
聚能震波吸脂机
产品优势:
(一)安全、可靠
1.该产品以压缩气体为动力。
所有接触人体的部分都没有电,无漏电隐患。手柄持续使用8小时不会产热,更没有电辐射,灼伤等风险。
2.手柄无电器元件,整个手柄可以高温高压消毒,达到无菌要求。
其手柄内置活塞,使用寿命长,不宜损坏,维修率低。负压系统配置无油活塞式负压泵,噪音低、无油味。无需换油。
3.低负压吸引,对人体的损伤小。
普通负压是高负压吸引(负压值:-0.097MPA ),吸脂头在很强的吸力下,将脂肪等包括神经、血管吸入吸头,然后靠手拉断,不断的重复这样的动作,完成吸脂过程。由于负压高,神经、血管同时被拉断吸出,所以,出血多、损伤大,术后病人痛感明显。聚能震波吸脂仪采用的是低负压吸引,(负压值:-0.092MPA左右),它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很小。因此,创伤轻、出血少,术后病人痛感轻。
4.震动方式:聚能震波吸脂仪特有的震动方式使术后部位更平整。
聚能震波是气动的,其特有的回旋气道,使其震动形成一种低频,双向的复合运动。即它在体内的运动是既有前进又左右摆动,形成一种扇形轨迹。
5.吸脂手术大的风险就是脂肪栓塞。
用普通负压吸脂,血管损伤大,吸出的脂肪颗粒像黄豆粒一样。栓塞的风险大。而聚能震波吸脂,吸出的脂肪形状是糊状的,其对血管的损伤也小,因此栓塞的可能性很小。
6.吸脂术中大的纠纷就是术后不平整,吸脂量不够造成的反弹。
聚能震波由于其特有的震动方式,避免了其它设备的隧道式抽拉,产生的弊端,因此术后部位非常平整。其深层脂肪抽吸量大,。浅层脂肪抽吸平整,均匀。故不宜造成反弹。避免纠纷。
(二)高效性
经研究,吸头在600次/分,振幅6mm的这种复合运动形式下,打碎脂肪的功率强。而由于血管、神经织密度高、韧性强,这种运动方式打不断神经血管,所以对神经血管可有效保留。故术中出血少,损伤小;术后水肿轻,淤斑少。
1.省力
聚能震波大的优势就是省力。由于它特有的运动方式,医生不用拼命的往复抽拉。它在体内轻松往复一次,替代了医生拼命抽拉几百次;而常规吸脂设备费力耗时,吸脂对医生而言是一项强体力劳动的手术,而聚能震波吸脂,轻松解决这问题;熟练使用该设备的医生10分钟轻松吸除脂肪1000ml,吸脂手术不再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
2.省时高效
吸脂速度的快慢并不是决定于负压的高低(即真空度),而是取决于抽气速率的大小。抽气速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吸出东西的多少,它决定了吸脂速度的快慢和时间。聚能震波吸脂仪配置的负压抽气速率是目前大的,吸脂速度快、效率高。比如常规腹部4个部位吸脂,普通负压大约两个半小时左右,共振要三个小时,聚能震波只需要50分钟就可以完成。
3.纯度高
在吸脂过程中,脂肪吸出量、脂肪纯度不但跟医生临床经验和吸脂手法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跟设备的抽吸方式也有很大关系。我们做过比较,同一个医生,用不同的设备吸出的脂肪量和纯度不同。用普通负压吸脂仪,水和脂肪含量比例为1:1。用共振水占2/3,脂肪占1/3。用聚能震波吸脂仪,水占1/3,脂肪占2/3。
四、一代技术一代神——吸脂技术的何去何从
吸脂术本来只是外科手术中的一个去脂肪的小环节,却能独立发展处一个医学分支,除了医学科研人员的参与,患者或者说生活中人类审美的需求,也是其发展的动力之一。
吸脂术的大发展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一件大事,因为吸脂术对人类的形体雕塑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或者说是懒人的福音,因为她们再也不用为了形体塑形而往健身房跑了,并且不用那么长时间的努力和节食了。届时只要一名整形外科医生就能帮助清除体内皮下脂肪组织,达到想要的美容美体效果。
那么,现在呢?十年以后呢?我们能否在获得自己想要体型的过程中少受些痛苦?!
没有人知道答案,但是我们只能喝杯咖啡期待着人类可以拥有更强大的自由掌控体型的力量。
一些名词:
WAL=Water Jet-Assisted Liposuction)
“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E”=欧盟统一标准(Conformite Europeenne)。交流学习微信45210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