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主页 > 服务项目 > 胸部整形 > 假体隆胸 > 正文
快速咨询
1分钟快速解答
整形价格查询
免费查询真实价格
整形医院
整形哪家医院好
真实案例
真实反馈案例查询

柿子沟·立夏

次阅读 2019-11-12
Alternate Text 在线咨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满城柿子妞)

每年5月5日或6日是农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预示着春天的离去和夏天的开始。至此,万物欣欣向荣进入生长旺季。天气一天天热起来,雷雨增多。柿子沟的夏天就这么来了,一切都是郁郁葱葱的充满了希望。

对于柿子沟里的人们来说,立夏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仅次于春节的重要日子。因为这一天是柿子沟里最大的传统庙会——立夏庙。柿子沟里的庙会一共有三个,分别是:二月十九石家佐庙会,三月十五南峪庙会和立夏庙。其中最隆重的要属立夏庙。因为这一天方圆十里的村子,家家户户都要接亲戚上庙,有的亲戚甚至会住上几天。大家一起送春迎夏、逛庙会看大戏,吃着丰盛的庙会大餐,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飘着山里人爽朗的欢笑声。

打记事起,立夏庙的前三天,在外打工的爸爸就要回到家里,接亲戚、买菜开始忙活。我们家的亲戚也是附近人家最多的——除了家里的亲戚们,还有爸爸的朋友,我的同学同事。每年都要做两大桌子菜,还要分两拨吃才可以。

妈妈会在庙会前两天包粽子,似乎每年我们家的粽子都要包二十来斤的米,总是胡同里包的最多的一家。这些粽子除了自家吃、待客用、还一定会送给客人一部分带走。在柿子沟,过庙送粽子似乎是一种约定成俗的风俗。

妈妈熟练地把三片苇叶铺在桌子上,双手掬起来,灵巧地折一个小碗出来,然后放入泡好的江米和枣,用苇叶对头一折,再轻快地回折一下剩余的叶子,最后用马莲草飞速地捆扎好。两分钟不到,一个绿色的,带着棱角的,夹杂着一丝丝淡淡地苇香的小粽子就包好了。

妈妈一包粽子就是将近一天的时间。下午粽子下锅,大干柴火烧开,小火再慢慢地煮一个晚上。睡到后半夜醒来,常常会闻到一股清甜的粽子香。想着第二天早上可以吃一碗炝锅面,两个沾白糖的粽子,就这样想着想着又一次进入了梦乡。

爸爸会在庙会的前两天买好多的菜回家。庙会的前一天,家里便飘出了各种肉的香味儿。“排骨要大炖才更香、鸡今年要吃红烧鸡块、带鱼干炸做凉菜,鲤鱼明天再做糖醋的吧……”

厨房里爸爸一边准备着明天待客的饭菜一边唠叨着,“八个凉菜,八个热菜。菜要荤素搭配,口味一定要酸甜苦辣都沾一些,这样吃着才有味道。”

妈妈进厨房一定会埋怨,“又买这么多菜,吃不了。”

“你知道什么?家里客人多,大家都没啥事儿,上完庙一定要让大家翻桌再吃一顿才能走。”

妈妈无奈地冲爸爸白一眼,出去了。重要的日子,我们家都是爸爸下厨,妈妈只做帮厨而已。

其实小时候的过庙待客的饭菜没有这么丰盛的——拌凉豆芽、韭菜拌粉条、煮鸡蛋、煎鸡蛋、炒凉粉、炒豆嘴、炒海带或者拌海带、拌豆腐、炒豆腐、炖豆腐、煎腊肉。条件好一些的会多买一些肉来炖,条件不好的也就前面这些菜了。

再看看现在的生活——凉菜热菜都要讲究荤素搭配,除了猪肉,鸡鸭鱼肉、牛羊肉和大小海鲜随便就上了谁家的餐桌。菜的口味也是南甜北咸四川辣什么都有。再有想省事儿的,干脆村口饭店订两桌。可是饭店是吃了,家里却是冷冷清清的。大部分人家还是喜欢家里的热闹。

 

庙会上的那些事儿

 

祈福

立夏庙是有着上百年传统的老庙会。庙会的位置近百年没有变化,一直设立在寺角村西北角的雹神庙脚下。柿子沟里的果树是农民的命根子,最怕夏季里闹雹灾。所以打记事起,立夏这天村里人都会很虔诚地祭拜雹神爷,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

小时候,立夏会起得很早,吃过粽子,换上干净的衣服,呼朋引伴地去上庙。上午最期待的是进香的花会。高跷、狮子、龙灯、旱船、小驴、大头会……总之过年的花会有多少,庙会上的花会就会有多少。各种花会在村口集合,会走街串巷地在村子里表演,我们把这叫做“踩街”。然后来到庙会上,顺着大约十几米长的石头坡一路表演上去。一直来到雹神庙跟前,为神仙爷爷表演。表演结束,会头带着演员们进香跪拜,祈祷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看戏

过庙看戏是最寻常不过的。寺角村的老戏台不知道有多少年的历史了。戏台正对着雹神庙,每一年的戏都马虎不得。万一唱个乱七八糟老神怒了下雹子可怎么是好?一般从庙的前两天就开始有戏了,每天下午和晚上两场,最后一天“三开箱”——上午、下午、晚上都要唱,可以过足戏瘾。

对于戏曲的爱好就是从立夏庙上养成的。小时候成天钻在戏棚底下,河北梆子、老调、哈哈腔、评剧、豫剧……这些剧种百听不厌,怎么听怎么爱听。戏里的情节也全都能看得懂。《忠烈千秋》、《杨家将》、《呼家将》、《辕门斩子》、《乌盆记》、《窦娥冤》、《打金枝》、《王华买爹》、《哑女告状》……时至今日,还能叫上名字来的剧目大概也有十几部吧。晚上看到十一点钟,从村西北角走回东南角的家里,半路上常常是困得睁不开眼了。

白天在戏棚底下,除了戏台上的表演,最吸引我们的其实是后台。常常会和小伙伴一起悄悄地溜到后台去,掀起沉重的布帐,偷偷地看一看后台。后台都有什么?演员们都在做什么?他们不唱戏的时候怎么说话?刚刚舞台上这个人到底是男的女的?胡子怎么戴上去的?可不可以给我化妆试试呢?所有的对于戏曲的好奇都希望在后台找到答案。可是对于后台,却因为一溜小小的台阶让我们无法靠近。

以至于工作后跟市老调团采访时,在后台看到演员们化妆和美丽的服装道具,我完全表现出了一幅很“花痴”的样子。哇!原来后台是这样的神奇!原来大花脸是个女的!原来这衣服和鞋子是这么穿进去的!

 

 

在精神生活贫乏的年代,过庙看戏是一年里最为隆重的文化生活。为了有一个看戏的地方,大家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在戏台底下占地方。还有互不相让的,为了看戏占地方会吵架。对骂的双方,在戏棚底下成为庙上的另一出小戏。

那时候最不情愿的就是被大人从戏棚拉去地里干活。村子不大,一边干活,一边听着戏棚里飘出的唱腔,常常会耽误干活被妈妈训。“你就磨着吧!东望老鸹西望燕的!赶紧干活!”爸爸则不理会这些,一边干活,一边给我讲戏里的故事情节。

 

庙货

买夏天的衣服和凉鞋是立夏庙最重要的庙货。记忆中,妈妈每年都会在立夏庙给我和弟弟买一双塑料凉鞋。今天我和小伙伴又去了庙上闲逛,还真的遇到了卖凉鞋的摊子,可是再没有人卖塑料凉鞋。如果真的有卖,我想我依然会买一双。

买庙货省钱是有技巧的,大人们一般不会上午买,上午只是趟趟行情,下午五点半散戏后才是最便宜的时候。

关于庙货,有着妈妈最苦的记忆。我小的时候,一个小背心只有两毛钱,可是妈妈手里只有一毛二,差八分钱,背着孩子转了一个庙下来,背心也没有买到手。时至今日,妈妈说起来还会感叹,“那会儿就差八分钱!”如今日子好过了,妈妈的衣服都是我们从商场来买,庙会上的衣服摊这些年也很少再去转。

 

庙会上的游戏

小时候庙会上的游戏印象最深的是“打水”。一个转盘,上面有数字,还有一个能够射击的小机关。老板转动转盘,小孩子们启动射击功能,然后小飞镖会击中转盘上的数字。打中几就可以喝几杯甜甜的糖精水。经常是大人给一毛钱的上庙钱,会被我们全部喝进肚子里。

如今,庙会上的游乐项目也是与时俱进了。淘气堡、旋转木马、套圈、射击游戏等,庙会俨然就是一个小型游乐场,但是孩子们的安全真的令人担忧。

下午四点多,和儿时的小伙伴一起逛了个庙尾巴。今年的庙会地盘也扩大了,一直扩散到了翟家佐村的集市上。她买了俩簸箕、我买了俩手工编成的荆条小篮子,又买了一些做活的针。我俩走在庙会上,手里挎着篮子、捧着簸箕,招来了熟人的问询和陌生人奇怪的目光。是不是在他们的眼里,我们怎么看都是一幅外乡人的模样?

图文:柿子妞(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满城柿子妞)

weixin.qq.com/r/cy_5oeL (二维码自动识别)

所有渐渐消失的东西,最后都变成了珍贵的回忆。

 

 

整形168咨询整形师
立刻了解适合自身的变美方案
免费在线咨询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