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主页 > 服务项目 > 胸部整形 > 假体隆胸 > 正文
快速咨询
1分钟快速解答
整形价格查询
免费查询真实价格
整形医院
整形哪家医院好
真实案例
真实反馈案例查询

安利你一个真实的南疆

次阅读 2019-11-12
Alternate Text 在线咨询

新疆之于我,没去之前是向往,去了以后它直接升华成了一种情节,一种瘾。两年前的秋天慕名去了北疆喀纳斯一带,回来后深深种草新疆,觉得它真是各种好(除了天气太干,绿叶蔬菜太少),总想着哪天一定要去下南疆,去下喀什,去下帕米尔高原。直到时隔两年后的国庆,我终于如愿再次踏上了这片让我心心念念的土地。

先说说乌鲁木齐这个城市,它很像兰州、西宁,永远是个中转站的命,每次来都是匆匆一瞥,除了在找好吃的,就是在睡觉,次日,还没等天亮,我们便早早出城了,等我瞌睡醒来,我们已经驶在了茫茫的戈壁上了。

对于新疆的大,我一开始的概念来自我们坐车的时长,第一天的路程就很“撒克”,从早上8点出发,途径风车达坂城、托克逊、辣椒城焉耆(国际大牌口红的红色素很多就来自焉耆,新疆有四大红色产业:番茄、红枣、枸杞、辣椒)、香梨库尔勒市、羊肉尉犁县,“下午”6点才达到景点,还好新疆日照长,要到8点才日落,否则直接天黑歇菜了。我一直以为新疆毛估估应该是5个浙江那么大吧,后来百度了一下,人家新疆是16个浙江这么大,shocking!因此,我们的行程基本是披星戴月,跟鬼子进村似的:半夜进城,天没亮又出城。虽然途径了库尔勒、库车、阿拉尔市,但真的没啥特别的印象。库尔勒倒是比我想象得繁华得多,晚上进城的时候,高楼林立,灯光璀璨。工业挺发达的,估计大头就是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及周边产业吧。没有在库车停留很是遗憾的,没能好好看看这个古龟兹国。

南疆的景点,像罗布人村寨、轮台的胡杨林、库车大峡谷,管理跟维护都不能跟北疆的比。动不动就是这个景区因塔里木河发大水冲毁了小火车轨道只能参观三分之一、那个景区山上的石头塌方堵住了景区的游步道只能参观三分之二之类的。它们更多的是以一种粗放、原生态甚至是野蛮的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

库车大峡谷因它红褐色的山体,所以号称中国的“羚羊谷”。那天我们算到的早的,景区里面人很少(南疆游的好处就是,你去哪,人都好少好少,根本感觉不到自己是在国庆游,爽歪歪)以至于我走在峡谷里面,有一段就我一个人,只听到我自己的鞋子踩在砂石路上发出的沙沙声,待我停下来时,全世界都安静了,我静静得站在那里,听着附近细细的流水声,顿时有种天人合一的感慨,真真体会到那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的心境。而等我一拐过这个山口,就赫然发现一尊佛像就在不远处,我觉得刚才那片刻的宁静,不是无来由的。

克孜尔千佛洞:东汉佛教沿着古丝绸之路传播至此,故当时的古龟兹国(现库车)佛教盛行,这些洞窟一直从东汉开凿到唐末,据说古代的高僧鸠摩罗什就出生在此。虽然一眼望去,满山都是石窟,但现在为了文物保护才开放了6个石窟。而且石窟里很多壁画都是残存的了,不是被外国人偷去了,就是因宗教斗争被破坏了、或者因为佛像的袈裟是金粉画的而被刮走了,破坏真的很严重,心痛。山脚下还有个石窟的研究院,还挺佩服那些把毕生精力献给石窟修复研究的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大概就是如此。导游说这里日本人、韩国人很喜欢来,呵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去的时候,整个景区估计“一踏刮子”也就30个人,清静恬适得很,我很庆幸这里位置偏,来的游客少,很适合搞研究,也有利于石窟的保护工作。

因为每天都赶路,所以基本吃饭就在路边解决。不需要用大众点评,就看哪家烤肉摊前当地车牌的车多就行,而且童叟无欺,味道绝对地道。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正好在“天下羊肉尉犁香”的尉犁县,上好的羊肉才80一公斤,而且是烤好的一公斤!太给力了。还见识了“夺命大乌苏”,知道了为啥叫“夺命”的梗,因为WUSU倒过来看就是“弄死你们”。想起来,我已经在新疆贡献了两个中秋节了,而且巧的是,每次中秋夜都在一个小镇子上吃大排档,前年好像是在可可托海,哈哈,一群中秋在异乡的人,cheers!

夜宿阿拉尔市,它是个兵团城市,实行师市合一体制,是一师的师部。本来说是要建成“北有石河子,南有阿拉尔”,但好像也没发展起来,跟石河子规模没法比。我们这次还挺幸运的,导游就是兵团人,听了不少逸事,她告诉我们她小时候,兵团的孩子有三个假,除了寒暑假,还有摘棉花假。棉花收成的时候学校小朋友都要去地里摘棉花,每个班一年都要摘一定的份额,超标部分还有报酬,导游说她摘的棉花能把每年的校服钱给挣回来,感觉跟以前的生产大队差不多,funny!想着我们小学那会儿的劳动就是去军分区拔草抓蚱蜢,跟千里之外的她们比起来算是蛮“靠活”了。

出了阿拉尔,驶过叶尔羌河,接下来的一天就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新疆已建成的沙漠公路有两条:一条是从轮台到民丰的国道216,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公路,地图上的名字超屌,就叫“沙漠公路”;另一条就是我们这次路过的阿拉尔到和田的G217。在这片无垠的沙漠里,埋着令人充满遐想的楼兰古城、精绝古城、于阗古城、丹丹乌里苏等等遗址,再加上玄奘、马可波罗、斯文赫定、斯坦因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是不是觉得倍感神秘。然而这些只能全靠意淫,我唯一在此沙漠腹地的惊险一刻就是在沙漠里“唱山歌”时(在露天拉尿叫“唱山歌”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不小心从一头死羊身上踩了过去,因为它基本被沙子掩盖了,就露了一个羊角出来,我发现时已来不及刹车就踩在了它身上,猜猜猜(拍胸口)。BTW,这次亲眼见到了传说中的网格化治沙,比较传统的是按网格种耐旱植物,还有一种最新型的方法就是把黑色的尼龙防晒布按井字形固定在沙漠表面,我很质疑它的效果,感觉很“匠色句货”。

穿越沙漠公路没有我想象得那么非同寻常,因为公路造得太好了,除了两边迅速后退的沙丘,跟开在普通高速上真没啥差别。因为团里没人带无人机,所以只能自行想象上帝视角穿越沙漠公路的场景,心疼自己一秒。

和田,终于破除了一路来天黑才入城的魔咒。路边高频率出现的挖掘机、玉石店、玉龙喀什河滩上认真翻着石头的人们,都提醒着我们这是个可以一夜暴富的城市。难得天色还早,于是我们一行人在他们的市集里漫无目的得闲逛,路过艾德莱丝绸店、手工毛毯店、干果店、茶叶店、水果摊、烤馕摊,看着路上裹着头巾丰乳肥臀的大妈,带着小花帽有花白胡子的大爷,五官立体的漂亮姑娘小伙,让我们这群穿着冲锋衣说一口普通话的人跟这里很是格格不入,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在一个真真切切,充满烟火气的南疆了。

和田夜市是吃货的天堂,除了常规的烤肉串、抓饭之外,还有很多新奇的,比如出现在纪录片【新疆味道】里面的烤蛋,有烤鸡蛋、鹅蛋、鸽子蛋、鸵鸟蛋,还可以烤几种蛋混一起的“混蛋”。可是对我来讲,就算它是烤的,但它还是鸡蛋的味道,没有更多惊艳的地方。还有一种以白米粽打底,浇上酸奶、果脯、蜂蜜的一种甜食,用绍兴话说就是“N性头个甜”我们三个人都没能吃掉一小份,见下图。但当地人似乎很能吃甜,我们的导游阿霞吃到不亦乐乎,啊哈哈!还有一种在一个转啊转的桶里做出来的冰淇淋,奶味很足,好评。烤鸽子虽然是库车特产,但这里烤得也不赖。在众多新疆美食里,我觉得吃得最“乐胃”居然是一碗普通的羊肉馄饨,因为它终于抚慰了我吃了一路面条的胃,简直是泪流满面啊。

次日,因昨晚下了一场雨,我们终于告别了灰蒙蒙的浮尘天气,看到了难得的蓝天白云。途径皮山县,之后路两边就出现了很多卖石榴的小摊,就知道离叶城不远了。虽然叶城是个在沙漠边缘的县城,但它的绿化覆盖率真的很高,从它城里穿过还是挺赏心悦目的。叶城还是新藏公路的起点,可以一直通到阿里地区。最让我震惊的是,叶城居然有大批量的摩拜单车,好洋气的!我9月去青海西宁的时候,那里都还没有摩拜哎,我好想知道摩拜的战略部署哦,哈哈。

叶城“中国核桃之乡”那个碑旁边有一家没有招牌的抓饭王,味道很赞,炒鸡好次!(可能也是因为终于不用吃面了吧,好感人)当时羊肉抓饭已经卖完了,我们点了鸡肉的,新疆的鸡肉也是可以吃到流泪的。第一次吃到了地道的烤包子,见下图。虽然只是途径叶城,但我对它印象莫名得好,哦~忘记说叶城的石榴了,那真是“谁吃谁知道”。可是南疆的物流还是不行,这么好的石榴都运不出来。

刀郎画乡麦盖提县(无端觉得“麦盖提”的发音特别好听,特别是我们那个维族司机师傅念起来,很维吾尔),以绘制在墙上的农民画出名,画的内容大多体现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当然不免俗得也有各民族大团结的和谐画面。在此还get到了新知识点,就是维吾尔族的小男孩(其实应该是所有穆斯林,这应该是伊斯兰教的传统)在7岁左右,要进行“割礼”仪式,类似于成人礼吧,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会举行盛大的仪式。一般是德高望重的毛拉(回族称“阿訇”)执刀,家长会准备熟鸡蛋,等孩子感到阵痛要大哭时,一把塞进他嘴里(心疼小男孩一秒钟),等他吃完也就不疼了。至于割礼是割啥,可自行百度。

在乡里经常可以看到赶着驴车出行的大爷,妇女儿童,他们还会主动停下来让我们拍照,很热情淳朴。

麦盖提的木卡姆也是很出名的。我们所熟知的“非遗”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一种大型传统古典音乐,汇集歌、诗、乐、舞、唱、奏于一身(释义来源百度)。但随着老艺人们的离世,有些已经慢慢失传了。

本来行程里安排了去麦盖提县城广场看刀郎舞的,导游说,那个舞跳起来,会有一种仿佛置身于中世纪欧洲的感觉,但因为种种原因取消了,所以没得看了,so sad!人生总有那么多遗憾。

当当当当~在坐了N天车后,终于进入了这次行程的高潮部分—喀什噶尔!为了次日可以顺利去塔县,进城第一件事就是去行政中心办边防证。太lucky了,因为我第一个填表,边防证上的“户主”就是我!!!棒呆了!!!感觉全国的行政服务中心都是标准化设计建设的,要不是里面很多少数民族面孔,真的觉得跟杭州的市民中心没啥区别。

而后马不停蹄得去了市郊的香妃墓(阿巴克霍加麻扎),麻扎就是坟墓的意思。比较意外的是,香妃墓并不是主供香妃的坟墓,而是她那个家族的墓,香妃的衣冠冢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很有一种“就算你是乾隆的皇妃,但你还是这个家里的一个小姑娘而已”的味道,我很喜欢这种观念。维吾尔族实行土葬,且不用棺椁,只用白布包裹遗体,一般男的缠三层,女的五层,放入墓地时面要朝西(应该是面朝麦加的意思吧),反正讲究还挺多的。

小插曲,去参观了维族司机师傅在喀什城郊的老房子,感觉在热爱生活这件事情上,维族人比汉族有情趣多了,虽然房子已经荒废不住人了,但从落地的玻璃窗、缠满枯藤的葡萄架,颜色剥落的大铁门,你能想象出它昔日里的温馨惬意,要是可以把它改造成Airbnb,应该还是很有市场的,啊哈哈~我一定是想钱想疯了。

在喀什,吃吃吃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终于找到了一款很适合我胃的面食,纳仁。看上去就是羊肉面片,但很鲜美,面片软软的,被揪成一小片一小片,有点像广东的河粉。喀什的凉皮也是出名的,第一次吃到了传说中的鹰嘴豆,在南疆鹰嘴豆是种很常见的配料。新疆的皮牙子(洋葱),跟内地的也不一样,内地的是紫色的,这里是全白的,居然生吃也很爽脆。还有一种黄萝卜,是抓饭的黄金搭档,有一种说法,在新疆抓饭里,黄萝卜跟胡萝卜的配比,越往南走黄萝卜比例会越高,之后在喀什吃的一次抓饭,里面直接全是黄萝卜,有力印证了这个说法。喀什的鸽子汤好像也是很特色的,感觉可以跻身大众点评必吃榜top3。在一个驴友的强力安利下,我们在鸽子一条街色满路上拔草了这道菜,常规套餐是一碗鸽子汤,一只光溜溜的鸽子,再配一碗面,因为当时真的很饿,所以觉得挺好吃的。

艾提尕尔清真寺是每个来喀什游客的必去景点,它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清真寺,但它真的一点都不大,好低调的。我还挺喜欢伊斯兰风格建筑的,很异域风情。特别是每天宣礼时,阿訇的诵经声从喇叭里传出来回荡在寺里,真的会有种灵魂被召唤的感觉,肃穆且内心平静。不过,艾提尕尔清真寺礼拜时是不允许游客参观的,所以也就看不到他们周五下午大礼拜的盛况了,摊手

清真寺也是很与时俱进的,“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标语除了在马路上随处可见,在清真寺里面也被挂在醒目的位置。

去塔什库尔干的一路,是这10天下来风景最壮丽的,全程都是大景加持。卡拉库里湖、慕士塔格冰川、各种湿地、金色隧道,统称帕米尔景区,统统for free。它的美真的无法用言语描述,所以我特意做了个视频,建议全屏观看。一路上,除了偶遇成群的牛羊马,还有时不时在路边出现的巡防队,但他们真的超级萌,看到有车开过来,就会举起他们的小棋子,用另外一只手把棋子拉平,上面写着“注意安全”,超nice!

第一天我们直奔红其拉普国门,但因为军事管制,只能到前哨所,去不到国门,扫兴而归。

回程去塔吉克族家访,一开始我以为是有游侠客的合作家庭啥的,谁知道导游阿霞说我们随便找一家吧,好任性啊!还好少数民族还是很热情的,塔吉克老奶奶把我们引进家,一眼就看到她家墙上那幅集齐历届领导人的壁纸,真是耀眼夺目啊!老奶奶还强烈要求我们在这幅画前面合影,还骄傲得跟我们说他儿子是党员,真的很爱党爱国,觉悟很高。原来她儿子是当地的警察,类似于片警吧,会骑着摩托到处巡逻维护治安。

so我们参观的这家在当地条件算不错的,家里装饰得很精致,雕梁画栋的,房顶还开了个天窗用于采光,进屋三面都是炕,炕上铺着漂亮的毛毯。因为之后要招待朋友,锅里还炖了满满一锅羊肉,很殷实小康。

次日清晨,在金草滩等日出,同伴们都走进去了,就我站在那里,很冷,能看到自己哈出来的白气,地上草甸上都结了霜,望着远处的雪山,感觉内心前所未有得平静,远处偶尔会传来部队出操时的口号声,萦绕在这片高原上,这一刻,真的很希望时间可以停滞,totally被治愈。

回喀什的路上,遇到演习,看到一溜的“民兵”,有妇女,有汉子都拿着“棒球棍”,在街上“哈!哈!哈!”得挥舞着,阿霞说这是“十户联防”,家家户户都装着个警报器,只要警报器一响,不管你在做饭还是干哈,都得提溜着棍子上外面集合待命,真是活久见!说到十户联防,喀什老城的店铺都装着防盗门,就算白天营业中也是关着的,有客人来了老板会按墙上的按钮,门就开了,那天我们一拨人在一金店“see see no money只看不买”,临出门,我们其中一个人想当然得就按了墙上的一个按钮,他以为就是开防盗门的按钮,然而门并没有开,还把老板吓出一身冷汗,因为老板怕他按到十户联防的按钮,那个按钮是直接连着当地公安系统的,还好并不是,否则就搞大发了。

我们后来在艾提尕尔清真寺广场上跟一会讲普通话的维族警察大叔聊天(南疆会讲三句以上普通话的维族简直是国宝好吗!),我们问他喀什平常也这么戒备森严?他说因为马上开19大,全国警戒级别都提高了,更别说是喀什了!他天天出来执勤,都好久没回家了,虽然他家就在喀什。我看了他的袖章上贴着是刑警,应该是个小领导吧,因为级别低一些的都要三人一组巡逻,而他却不用。我们问他你是不是他们的领导,他也没否认,哈哈哈哈。他还问我们从哪里来,说他去过很多内地城市学习,对杭州的印象是:“我去上海学习的时候坐火车路过杭州”,感觉这天是要聊死!

行程的最后几天,我在喀什老城青年旅舍落脚,这个青旅是我住过的最自由、开放的一个青旅。一进门就很有戏剧效果,国旗跟被单一起懒懒散散得挂在二楼围廊的外墙上,一楼的走廊也按床位出售,一些胡子拉碴的驴友就直接坐在他地上的被窝里玩着电脑,对,他们晚上也睡走廊地上!院子里还停着两辆三轮摩托车,旁边拴着一条狗。楼梯下的洗衣机感觉是24小时都在洗床单被套。整个青旅的感觉就是个大杂院,各色人等,睡走廊的老外、扎着脏辫的嬉皮士、还有我这样的普通凡人。

我那女生八人间里,也是藏龙卧虎的。有辞职出来已经在外游荡了一个多月的,有曾经全程搭车去川藏线的,有在下雪的喀呐斯徒步了7天的,还有个菲律宾的小姑娘,就会几句中文,也全程自己单蹦在南疆玩得不亦乐乎的,有人说,之前一个50岁的大妈,还一路徒步乌苏古道过来的,也住我们这屋,真是满满的正能量啊,觉得自己跟团真的好low,简直弱爆了。住青旅的好处就是,会找到一群比较志同道合的朋友,发现原来自己也不是那么“怪胎”,and从他们身上得到更大的勇气去探索这个世界。

下面重点说说喀什老城,它真的满足了我对喀什的所有想象。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满是人间烟火气,却无半点逐利心。在此我真要感激喀什所谓的敏感了,因此它没有大量涌入的游客,没有变成另外一个丽江古城,全城散发着一种偏安一隅自成一派的维吾尔市井味。

整个老城的主街都是各种巴扎:职人街,木器巴扎、铁匠巴扎、帽子巴扎、古董巴扎,还有菜巴扎,说白了就是菜场。感觉这里大多数手艺人都活得蛮自我的,也不怎么招揽顾客,就自顾自在那里做自己的活儿,可能确实游客太少,他们也根本就没指望过靠游客创收,抑或他们觉得这就是他们的营生,他们这辈子生于斯、长于斯,也许这个世界是已经变了很多,但他们只想跟这座千年老城一样,按自己的节奏生活。

老城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娃娃满世界跑。从还要靠扒拉着个凳子才能勉强前进的学步娃娃到6岁跟猴一样上蹿下跳的熊孩子,关键他们都没人管,真的没人管!都是自己在外面玩儿。顿时觉得到底这里还民风淳朴啊,孩子散养也放心。

这些小娃娃见了游客也不认生,逗他们玩儿时,他们会叼着奶嘴用扑闪扑闪的大眼睛看着你,跟他们讲“你好”“hello”,他们会直接回你“hello”,反而“你好”使用频率比较低。大一些的则在巷子里打闹嬉戏,还看到一帮拼命要把塑料袋踩出两个洞当内裤穿的熊孩子;还有穿着妈妈高跟鞋出来遛弯儿的妹妹;一心吃着他的冰棍根本不鸟我们的小屁孩。后来正好遇到附近的小学放学,那场面,感觉就是迎面扑来一帮熊孩子啊!给他们拍照,他们都会主动摆pose,拍完了还要凑到镜头前来看看效果,然后追逐嬉戏着就消散在各条巷子里了。

还看到一个蛮发焉的场景,小哥哥放学回家,在家门口看到在玩耍的妹妹,就把她赶小鸡一样赶回家,然后门槛太高,妹妹腿短跨不过去,小哥哥就把她一提溜,就提进屋去了。用绍兴话讲那个情景就是“小猫揭大老鼠”,特别搞笑。

老城里隔三差五也会遇到驻点执勤的大头兵,不过他们在这里显得温和很多,会趁人不注意跟小男孩踢下球;有的坐在巷子口,被熊孩子包围着,抢他的钢盔戴,在他身上爬来爬去,对他上下其手,他倒也不介意,就跟和自己家孩子玩一样,超级铁汉柔情,这才是真实的军民鱼水情。

之前就说了,人家少数民族比我们汉族真的是有情趣多了,老城里的房子都很有民族特色,每家每户的窗子跟门都很别致,门前还会种很多藤蔓植物或者花花草草,再加上慷慨的政府每家都发国旗,大家一溜得挂在门前,也是道亮丽的国庆风景(不像某些地方用来辟邪这么俗气)。

在老城里闲逛,真的会有种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感觉。坐在空地上绣花的维族大妈,旁边依偎着她的小孙子;带着小花帽拄着拐杖的老人家,遇到熟人了会热情握手寒暄;一个骑老年三轮代步车的胖大爷,开车进房门的时候,因为太重,后轮卡在台阶上过不去,立刻有两个邻居大爷跑过去合力把他推了进去,超级有爱,有爱到我们中的一驴友,也上前出了把力,so sweet!下面这张照片我也很喜欢,古城里的一些遗址,已经变成大家生活的一部分了。

下面我要浓墨重彩得写下“吾斯塘博依老茶馆”,我觉得将它比喻成喀什老城的灵魂真的一点都不为过。

第一次去的时候,还是觉得自己有点突兀的,里面全是上了年纪的维族老爷爷,二楼里屋有点类似矮炕,铺着大毛毯,需要席地而坐,外面的阳台上也坐满了人。一开始只是想进去拍拍人物照的,但真的当你坐下来,你就会很享受那种氛围,感觉唐突得拿长枪短炮拍他们都会很煞风景。那天下午还正好赶上他们自发的表演,其实都不能说是表演,因为维族真的很能歌善舞,热瓦普一弹手鼓一敲他们就跳起来了,终于看到了一场小型live!

第二天去的时候,我们已经很自来熟了,跟当地人一样还带了馕进去,点了壶最便宜的砖茶。旁边一个老爷爷还热情的分他的馕给我们吃,用仅会的几句汉语跟我们聊天。人说相由心生,感觉维族的老人家个个都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他们的气质就跟整个喀什噶尔一样,慢慢的,从容的,宠辱不惊的。

整形168咨询整形师
立刻了解适合自身的变美方案
免费在线咨询
>